地 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平安南路2105号
电 话:0531-87415100
传 真:0531-87415981
邮 编:250306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服务 >> 技术服务
蛋鸡养殖的误区

我国集约化蛋鸡饲养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从 1985 年起,我国禽蛋生产总量已 18 年居世界第一。 2003 年我国禽蛋产量已经突破 2535 万吨,年人均占有量达 19 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 8 公斤)。蛋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45%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成为禽蛋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我国的蛋鸡生产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确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这与我们从事养殖生产中的一些认识和管理上的偏差有直接关系。

    72周龄蛋鸡生产水平比较
   
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生产水平

   
产蛋量
19.0-20.0kg      15.0-16.0 kg
   
料蛋比 2.1-2.21       大于2.5
1
   
死淘率 3.0-6.0%        大于10%

1、鸡舍问题与场址选择

鸡舍建设应考虑到保温、隔热、通风、光照等方面的问题。很多蛋鸡饲养小区和蛋鸡场都存在鸡舍布局不合理、鸡舍间距过小、建筑不规范、排污不畅、通风不良等缺陷,许多农户鸡舍建筑过于简单,不利于防寒、防暑、通风,冬天不利于保暖、夏天不便于降温。所有这些,既不利于疫病的控制,也不利于蛋鸡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

场址选择应考虑到周围的防疫环境,水、电、交通、隔离带、污染排放等;

2、引种问题  

1)只图价格便宜而忽视雏鸡质量;

2)盲目追求新品种;

3)多场家、多品种、多批次引种饲养,造成疾病的接力传播、绵延不断。

3、断喙问题:好啄是鸡的习性,由此引发啄癖也是很自然的,良好的断喙是根除蛋鸡啄癖唯一有效的办法。不良断喙包括断喙的位置不准确,上、下喙过长或过短都影响采食;烧烙过度,会造成永久的伤害而影响采食和发育;烧烙不够又会重新长出新喙,达不到断喙的目的。

4、忽视后备鸡的管理与保健

经常遇到一些蛋鸡养殖户反映:鸡群100天就开产,但产蛋率上升到50%左右就徘徊不前;产蛋高峰上不去;在产蛋高峰前后出现死淘高峰等等——这些都是忽视后备鸡管理和保健的结果。

体质健壮、均匀度85%以上、褐壳蛋鸡体重1550-165020周龄产蛋率5%左右是衡量青年鸡培育质量的主要指标

要获得这样的后备鸡,必须做好如下基本工作:分阶段调整饲料营养水平、严格根据体重标准控制喂料量、控制光照、定期做好肠道和输卵管消炎、按程序做好免疫工作。

5、忽视后备鸡的光照管理

光照时间与鸡的性成熟密切相关。一般在 10周龄前应不少于14小时光照,以利于雏鸡充分采食,促进生长发育,也便于后一阶段采取渐减光照制度。

后备鸡的光照制度对鸡群适时达到性成熟十分重要,适时开产的鸡群初产蛋重大、高峰持续期长、死淘率低、产蛋期饲料报酬高,种蛋合格率高、受精率高、孵化率高。

有灯罩比无灯罩强度大 40-50%,脏灯泡光照强度下降 1/3-1/2

提倡使用定时钟来控制鸡舍的光照。

6、重视饲料蛋白水平轻视能量水平

氨基酸平衡好的玉米豆粕型蛋鸡日粮(代谢能11.5-11.7MJ/kg),粗蛋白14.5-15%足够满足高峰蛋鸡对蛋白质氨基酸的需要。

但实际情形却是蛋白质一般都在16.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8%,而代谢能却只有10.8-11.1MJ/kg

过高的饲料蛋白水平,不仅造成蛋白原料的浪费,而且,为了排泄体内多余的氮,还会增加蛋鸡肝脏和肾脏的代谢负担,增加能量消耗。

在设计配方时为了提高蛋白水平必然要降低代谢能水平,而代谢能水平的降低又导致采食量增加,这样,又进一步造成蛋白质等其它营养素的浪费,使料蛋比和饲料成本大幅度提高。

7、重视治疗轻视管理与保健

科学的管理与保健是蛋鸡集约化养殖赢利的关键;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却往往被忽视。忽视管理和保健必然导致疾病的发生;

如果雏鸡和青年鸡忽视对球虫的预防就会发生球虫病,而球虫会侵害鸡的肠道粘膜,治愈后,被侵害的肠道部位也将永久性丧失消化机能。

如果产蛋鸡忽视对输卵管的保健,肠道致病菌感染输卵管会导致蛋壳异常;进一步上行感染卵巢会使蛋鸡永久性丧失产蛋机能;进一步感染肝脏、心脏等内脏器官就会引起死淘。

8、看重饲料价格忽视质量:便宜无好货——道理都明白,可在选择饲料产品和原料时却又犯糊涂。

9、滥用添加剂与抗生素

不按规定的要求使用添加剂,盲目增加添加量或将不同厂家的产品混合使用。滥用添加剂不仅增加成本,还会破坏饲料营养的平衡,甚至造成代谢紊乱。

滥用添加剂与抗生素包括

⑴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时,不加诊断而盲目使用药物:

⑵不对症用药;

⑶剂量过大或过小;

⑷用药时间过短或长期用药。

危害:

⑴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疾病,导致生产性能下降;

⑵造成浪费,增加成本;

⑶正常菌群区系破坏,产生抗药性,为疾病防制带来更大困难;

⑷肝脏、肾脏等组织器官的损害;

⑸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

⑹鸡蛋中药物残留,影响人们健康。

10、忽视选择淘汰:对于集约化蛋鸡养殖,只有那些危害群体经济性状的疾病才是我们防疫的主要目标,而作为个体疾病(特别是蛋鸡的卵巢感染)是没有治疗价值的。那些发育不好或不产蛋的鸡,往往都是带菌鸡,如果不及时淘汰,一方面造成饲料浪费,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疾病转播的危险。

本人经过数年的产蛋鸡单笼饲养测试和研究发现:高产蛋鸡在健康状况良好、营养充足时可以连续不间断的产蛋;

作为高产蛋鸡的群体,产蛋率下降不是因为蛋鸡产蛋疲劳而需要停产休息,而是因为个别蛋鸡的卵巢被病原菌侵害而导致卵泡不能正常发育和产蛋,而蛋鸡的卵巢一旦遭受病原菌侵害,将永远不能康复和恢复产蛋。

因此,尽早将这些不能产蛋的蛋鸡挑选出来淘汰是明智的选择。

11、污染问题(不注意环境保护)

我国蛋鸡养殖仍以中小型家庭饲养为主(副业、庭院经济),管理落后,生产性能低;鸡粪直接倾倒在鸡舍周边,病死鸡随处扔,造成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环境(尤其水源等)的污染,遏制了养殖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养殖户的生活质量,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的利益,可持续发展无从谈起。

2、饲养方式与规模的盲目性

  (1)盲目做大:管理、防疫难度大(据报道规模每增加一倍防疫难度增加四倍),产量低。

  (2)规模过小庭院经济,估计占我国蛋鸡总饲养量的 75% 以上的商品蛋鸡群体由存栏规模不足 2000 只的饲养场组成。

  (3)养殖小区:各自为政、疫病流行,有的甚至成为了污染小区、疫病小区。我们提倡适度规模、专业化生产、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只有最佳的规模才能获得最佳的效益,而最佳的规模取决于基础设施投入、流动资金占用、雇工数量等,这些都需要通过科学的计算来确定。还要考虑到市场的容量、饲料供应、以及周边的防疫环境等因素。追求规模效益,更应该追求最有效益的规模。

  4、多种经营的误区

  (1)小农经济思想,大而全、 小而全,从饲料、后备鸡培育到蛋鸡饲养,万事不求人。

  (2)养鸡、养鸭、养鹅、养猪、养牛,办成了家庭动物园,防疫难度加大。

 6、过早催产

  急功近利,特别是鸡蛋价格较高的时候,蛋鸡不到开产日龄(或体重不足)就人为地进行加光催产。由于鸡体尚未成熟,极易形成早衰,导致产蛋率上升缓慢、蛋重小、高峰持续期短,有的甚至没有高产蛋峰期。

  产蛋鸡进行光照刺激的条件:体重达标(褐壳蛋鸡 1550 克以上)、20 周龄、5% 产蛋率。

  7、饲料添加次数过勤

  饲料粉末中含有较多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而鸡有喜食大颗粒饲料的习性,如果添料过勤,则鸡只采食不均而营养失衡,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

  正确喂法:(12 次上料: 在早晨提供一天日粮的 1/3;在熄灯之前 56 小时提供一天饲料的 2/3

  (23 次上料: 第一次上料在开灯后;第二次上料在熄灯之前 56 小时;第三次上料在熄灯之前 23 小时;

  8、饲料粉碎粒度过细

  (1)雏鸡料用1.5mm-2mm(10目以上)筛片粉碎后制成颗粒,破碎成破碎料,根据鸡雏日龄,直径在1.00mm-3mm之间。(2)育成鸡料用3.2mm(6)-4mm(5)筛片粉碎。(3)产蛋鸡料用6mm-8 mm筛片破碎。(定期添加沙砾,每周每只鸡 4.5 克,有助于饲料的消化吸收。)

  9、重视蛋白质而轻视能量饲料

  (NRC)蛋鸡每天需要16.5克粗蛋白质,鸡蛋含蛋白质 11%12%,(60/×12%=7.2克),生长代谢需要5克蛋白质,过量的蛋白质会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降低能量的利用效率,增加舍内氨气使空气污浊,并增加饲料成本。玉米豆粕型日粮,海兰褐蛋鸡产蛋高峰期要求粗蛋白进食量要求 18克。而养殖户配制的全价配合料粗蛋白在16%以上,而由于能量不足采食量都在120克以上,日进食粗蛋白远远超标。

  10、不恰当的限饲

  育雏期每只鸡的给食量,因担心浪费而给料量太少;盲目增加饲养密度,致使每只鸡的料位和水位不足;料槽、水槽的摆放位置相距太远,小鸡找不到。养鸡生产中,要求雏鸡五周龄必须达到相应的体重标准,并且发育均匀整齐。初产期既要产蛋,又要增重,因此,在饲料营养的供给上必须满足新母鸡的基础代谢、体重增长和产蛋几个方面的需求,要求 90%产蛋率时达到1900克以上的体重。可在实际操作中,无意的、不恰当的限饲使以上生产指标难以达到。

  11、突然换料

  提倡保持饲料的相对稳定,饲料原料多样化,营养互补;由于鸡的生长阶段、市场价格等因素需要更换饲料时,突然更换饲料,易引起鸡的应激反应,有时甚至会造成死亡。必须换料时,应注意逐渐过渡更换,避免应激。

种鸡不制种的时候使用蛋鸡料,忽视了饲料的安全和营养的储备。

  12、只看重饲料价格而忽视质量

  只重饲料价格,甚至要求饲料厂提供的成品料比自己配制的成本还要低,忽视了鸡的采食量和料蛋比。

  减低饲料成本的途径应当是:减少浪费合理的饲喂制度;适时换料(依生产的不同生理阶段调整饲料配方,满足需要,以最低的成本供给必须的养分)。终端产品鸡蛋的单位饲料成本才是衡量饲料价值的有效标准。

  13、滥用添加剂

  部分养殖户将预混料当做调味品,用量太少;部分养殖户将添加剂视为万能药,盲目增加添加量或将不同厂家的产品混合使用。滥用添加剂不仅加大了饲养成本,而且还破坏了饲料中物质之间的平衡,造成的代谢紊乱,重要的是营养的平衡,而不是好东西喂得越多越好。

  14、重视治疗而轻视预防

  (1)重视治疗而忽视饲养管理,提高机体自身的抵抗力。

  (2)重视疫苗免疫而忽视隔离、卫生、消毒。

  (3)盲目用药:药物品种、剂量、使用疗程的盲目性。

  盲目用药的危害: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时,不加诊断而盲目长期使用药物。对于养殖业而言:(1) 直接导致生产性能的下降,减少了经济收入;(2)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3)正常菌群区系的破坏,严重感染;(4)肝脏、肾脏等组织器官的损害;(5)耐药菌群的产生,为疾病防制带来困难;(6)药物残留带来的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

  15、忽视选择淘汰

  病健混养 重个体而轻群体对于集约化养殖,只有那些危害群体经济性状的疾病,才是我们防疫的主要目标。

  过分看重成活率,忽视了对后备鸡群中病弱鸡只的淘汰及产蛋鸡群低产鸡只的淘汰。当鸡群中出现个别患病后,只单纯注意治疗,忽视隔离和预防,依然将病鸡和健康鸡同舍混饲,滋生了疾病传播和流行的条件。其危害: 1 )隐性带菌鸡的潜在威胁; 2 ) 低产鸡造成的饲料报酬低下。

  16、忽视后备鸡的光照管理

  光照时间可影响母鸡的性成熟,一般在 10周龄前应不少于16小时光照,以利于雏鸡充分采食,促进生长发育,也便于后一阶段采取渐减光照制度。后备鸡的光照制度对鸡群适时达到性成熟十分重要,适时开产的鸡群初产蛋重大、高峰持续期长、死淘率低、产蛋期饲料报酬高,种蛋合格率高、受精率高、孵化率高。

  有灯罩比无灯罩强度大 45%50% , 脏灯泡光照强度下降 1/31/2 。提倡使用定时钟来控制鸡舍的光照。

  17、重视产蛋鸡而忽视后备鸡。

  提倡蛋鸡育雏期使用颗粒料(3 4周),确保雏鸡5周龄之前达到相应的体重标准。

18、重视保温而忽视通风。

  鸡的基础代谢率高,需氧量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通风比保温更重要。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冬季,常常由于通风不良而导致鸡群发生呼吸道病问题。蛋鸡的适宜温度为 13 27℃

  20、忽视统计分析

  许多养殖户无生产记录和统计分析!

  生产统计是把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基本数据统计上来,是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面记载和总结;是诊断疾病时流行病学资料的重要来源;是判断饲料品质优劣的有效依据;是我们积累经验,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通过对生产记录的统计分析,经营者能够及时发现饲养管理和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采取措施,保证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上一篇:蛋鸡禽流感的饥饿疗法
下一篇:新城疫抗体的消退与疫苗接种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10 济南新星饲料有限公司 鲁ICP备10205911号 技术支持:邦诺网络(bonpro.net)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平安南路2105号 电话:0531-87415100 传真:0531-87415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