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话:0531-87415100
传 真:0531-87415981
邮 编:250306
近两年来,由于禽病多发,治疗方案也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其中炒得火热的“强制换羽法”“断料法”等引起人们的关注,这里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有认同也有反对,为此,我们邀请了业内资深技术总监对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希望对您的生产有所帮助。
观点一:支持期待“饥饿疗法”破茧成蝶
对于用断食饥饿的方法来针对性的治疗蛋鸡禽流感的实践,目前业内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可行,有人认为不可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疗法和争议是因为禽流感年复一年难防难治,人们对药物治疗的效果日趋困惑和怀疑,对治愈后的生产性能恢复越来越没有信心。 那么,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我认为,这首先是一个实践问题而非理论问题。从现成的理论概念上讲,这种做法是立不住的,因为鸡群发病后食欲下降,抵抗力下降,再饥饿断食无异于雪上加霜,导致鸡的抵抗力更趋下降,还会导致死亡率大幅度上升。有人曾统计认为,会引起鸡群死亡率上升30%。 但是,众所周知药物防治的效果不理想,这就迫使人们开动脑筋去想办法,办法之一就是“饥饿疗法”。这个方法有成功的也有不理想的,不可一概而论。笔者是赞成这样的实践的,这是对现有理论的一种突破,也是禽流感防治实践中的一个小创新。就算有不成功的案例,也不应否定其合理的和成功的一面。笔者曾在河北新乐周边的蛋鸡养殖区走访调查,也与一些临床一线的兽医进行了交流,大家认为,现有理论讲不通并不等于临床实践行不通,还有的兽医阐述了“饥饿疗法”的理论探索,笔者认为是有益的。
例如,有兽医认为,断料的根本目的是迫使鸡停产,停产就意味着停止营养物质以蛋的形式从体内流失——有许多临床病例都是患病鸡采食减少却仍然在产畸形蛋,而处于发病临界点尚未发病的鸡则仍然连续产蛋;也部分地阻止了免疫抗体的流失(鸡蛋内总含有免疫抗体),此时断料,鸡只虽然不再进食但已经蓄积在体内的营养物质会存留于体内以增强免疫抗体。又有兽医认为,“饥饿疗法”停止产蛋会使鸡的生殖系统得到有效休息,使已经发生炎症的卵巢、输卵管不再工作,便于该器官的自然康复。
还有兽医认为,“饥饿疗法”是迫使鸡群的生理代谢发生急剧改变,是一种短时间内的“弃旧图新”,刺激机体重新焕发机能。何况,这种人为的饥饿停产只是以5~7天为限,断料不停水,减去人工光保持自然光,紧接着补以少量食盐、维生素、葡萄糖等,再逐渐恢复采食,只要发病初期鸡群中大部分鸡只仍然采食,死亡率不高,采用此法就是可行的。事实上,所谓断料,在患病鸡群中总是存在的,部分鸡因病的缘故也会食欲废绝,这是一种病理生理的反应。人为断料对于这类鸡是无所谓,采用此法出现的死鸡不一定就是因断料而加重病情所致。
与药物治疗比较起来,饥饿法近乎残酷,有点近似“休克疗法”的味道,要根据鸡群总体体况、日龄、发病程度等有选择的进行,不可一概都采用。“饥饿疗法”用过后,还应注意有无继发的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病的感染,可以适当使用抗生素。“饥饿疗法”治愈的鸡群恢复产蛋较慢,时间长,这也是要从经济效益上作比较的。
总而言之,在当前禽流感变异、温和化、药物防治跟不上病势变化的前提下,此种方法是值得在实践中提炼总结的。
但是并非所有发病鸡群都可采用“断料法”治疗
自去年11月份至今,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的蛋鸡发生温和型流感,最近又有个别地区有发病势头,死亡率不高,但是死亡速度快。药物治疗没有明显效果,许多养殖户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采用“断料法”治疗效果理想,笔者也用此法治疗了几万只鸡,确实效果明显。笔者总结了自己的治疗经验,愿与同仁商榷。
1适宜“断料法”鸡群的临床表现
鸡群无前期症状,多数是突然出现个别鸡死亡,大群鸡精神、采食、产蛋、粪便正常,最初鸡群每天的死亡率在0.1%,个别鸡有呼吸道症状,发病四、五天后死亡率增加到0.2%~1%(不同鸡群死亡差异不同),大群中开始出现蔫鸡,蔫鸡常常在一天内死亡,随后出现黄绿色粪便,采食量下降,产蛋率下降。
2病理变化
剖检病初死亡的鸡只无明显的腹膜炎症状,卵泡变化不明显,只表现腺胃乳头出血,胰腺边缘出血,形成明显的出血红线,胰腺病变严重的边缘有溃疡灶。心内膜出血,个别鸡肺脏水肿、出现坏死,肾脏肿大、为鲜红色出血,无尿酸盐沉积。输卵管水肿,内有大量的分泌物。头骨出血严重。病程发展4~5天后,死亡鸡只剖检全部为卵黄性腹膜炎,肾脏出血肿大,肝脏充血,易碎,腹部脂肪有大量针尖大小出血点。
3治疗方案
具体方法如下:
光照改成自然光照,停料,自由饮水,解剖死亡鸡只有肾脏肿大、花斑肾的鸡群,停料后,在饮水中加入保肝护肾的中药口服液,连用3天即可,一般停料第八、九天鸡群停止死亡,然后给料,先喂给青年鸡饲料,给料量第一天每只鸡30克,第二天50克,慢慢添加到正常采食量,采食正常后换成产蛋期饲料,鸡群开始产蛋后再逐渐增加光照,直到恢复正常光照。
在给料十几天后鸡群开始产蛋,产蛋率在20%左右时在饲料中拌入抗病毒提免疫的中药+输卵管炎增蛋的+复合多维,连用7天,产蛋能快速、平稳的达到高峰。
4注意事项
在这里要说的是不是所有鸡群都适合采用这种方法,笔者治疗效果理想的鸡群为流感疫苗免疫频繁,H9和H5-4、-6株基本三个月免疫一次。
对于长时间没有补做流感疫苗的鸡群,不适合此方法。
建议在发病早期采用此法,越早使用,引起的鸡只死亡数量就会越少,损失也会越少。如果鸡群已经发病一段时间了,死亡鸡只的数量还要看鸡群的体质,最好在使用此方法之前把鸡群中所有发病严重、打蔫的鸡挑出淘汰,再断料。
当病情发展到大部分鸡出现鸡冠发紫、打蔫的鸡群不能用此法。
对于发病已经几天的鸡群采用此法,往往不会立即停止死亡,大约有5~6天的死亡过程,而且在断料第五、六天出现一个死亡高峰,第七天死亡减少,第八、九天基本停止死亡,采用此法治疗鸡群的养殖户不可见死亡率增加,害怕而停止此法给鸡喂料,如果在停料四、五天后喂料就会前功尽弃,死亡率增高、损失加大。
对于发病一段时间的用过几种抗病毒或抗菌药物的鸡群,一定要使用3天的保肝护肾的中草药,以减少鸡肝肾的负担,减少死亡。
此种方法不是强制换羽,没有必要等鸡开始掉毛才给料,只要鸡群基本不再出现死鸡,就可以适当给料。
给料时刚开始要给几天青年鸡料,见蛋后换成产蛋鸡料,避免鸡群出现痛风。
鸡产蛋上升后及时给鸡群补免新城疫流感H9、H5-4/-6株和变异株。
产蛋率达到30%以后建议饲料中拌入消炎和调理的中草药,以保证鸡群顺利达到产蛋高峰。
达到产蛋高峰后建议鸡群定期在料中添加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的复合多维(增加营养,提高抗应激)减少鸡群发病的几率,防止二次发病。
5小结
用此种方法治疗该病还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笔者认为用这种方法是强制鸡群停止产蛋,降低自身的新陈代谢,卵黄的自体吸收,提高了抗病力。经过多次试用,发现虽然治疗效果比较理想,愈后鸡群产蛋率在80%~88%,维持时间也比较长,但不是所有的鸡群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目前新城疫的发病也比较严重,疫苗治疗新城疫是最理想的方法。遇到疾病后要全面分析,根据治疗价值(鸡群的发病情况、免疫情况、鸡群的日龄等)来判定是否采用这种方法。
此法不是万能的,最好防控流感的措施还是疫苗防控,只有做好合适毒株类型的疫苗(目前较大的鸡场都在做自家苗),才能更好的防住疾病。没有条件做自家苗的鸡场,建议流感苗H9、H5Re-4/-6株、以及H5的变异株,入秋后均免疫一次,用这种强制停止产蛋的方法是在遇到养殖行情好的时期,鸡群日龄小,鸡群发病没有更好治疗方案时的最后一搏,尽可能的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小结
临床上在使用“饥饿疗法”治疗产蛋鸡流行性感冒时要分型辩证,应根据鸡群的临床症状、发病过程(是潜伏期、症状明显期、还是转归期)、鸡群体质及病理表现等综合分析,并非所有的鸡群都适合采用此方法。
笔者认为,临床上运用“饥饿疗法”治疗蛋鸡流行性感冒时,机理为:①降低鸡体内负担;②利于排除内毒素,减少自体中毒;③有利于弱病鸡只的淘汰,减少传染源,同时在发病期减少弱病鸡只造成的饲料浪费。
其实不应该叫“饥饿疗法”,应该叫“停产疗法”。
观点:反对饥饿疗法
范例: 近年来由于疾病的复杂难治愈,不少地方采用“饥饿法”治疗鸡病,也就是在鸡发病后不用药物治疗,而是只给水不给料任其死亡。3年前,我曾经与一位应用此方法的基层兽医进行探讨。这位兽医曾在鸡场工作,他认为“强行停止鸡产蛋,鸡病就会得到控制”,开始按照强制换羽的方法进行,鸡群中体质差、抵抗力弱的鸡只就会感染发病直至死亡,导致死亡率高达30%。
俗话说,对发病的鸡只要“三分治,七分养”,而“饥饿疗法”是在鸡发病的情况下是既不治疗也不喂养,这是违背科学的。
患病鸡食欲减退,对疾病抵抗力大幅度下降,不饲喂,其体质下降更快,抗病能力更差,即使原本健康未被感染的鸡停喂饲料后,新陈代谢仅靠消耗自身组织来维持生命,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抗体随之减少,抗病能力同样大幅度下降而被感染发病,所以死亡率上升。据调查,一般情况下采用“饥饿法”鸡的死亡率在30%,最高鸡群死亡率可达50%。
所以评判“饥饿法”的效果时,不仅要看鸡存活率,还要看给养殖户造成的损失有多大,一只鸡养到产蛋成本是33元左右,治疗烈性疾病的成本约为每只鸡0.5~0.8元钱,按1000只鸡计算,使用药物治疗需要支付的药费为500~800元,而采用这种方法治疗按照死亡率30%计算,损失近万元,所以,我不提倡应用该方法。
“断料法”治禽病?最好别用!
“断料法”治疗烈性疾病,我建议不要轻易采用,绝对不能为了抓虱子把整个棉袄点着,治疗疾病的目的是让其产生效益,所以我不主张这种方法,也不主张反复的药物治疗。我认为对发病鸡应该是“三分治,七分养”。治疗疫病首先加强营养,鸡的抗病力依靠什么?不是药物,而是自身的体质,依靠其自身的抗病力来解决自己的疫病问题。首先要提高维生素的用量,如提高维生素C的用量。其次,添加油脂、葡萄糖、提高能量。再次调整蛋白,降低石粉等。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
“断料法”限制病毒发育的同时,细胞发育也会受到影响,治愈后鸡群的价值有多大值得考虑。当然,蛋鸡在重大疫病后的强制换羽是可以做的,前提是必须在鸡恢复健康后。
人类在没有特异性免疫的历史长河中,之所以经历了无数个毁灭性疫病的打击后而仍然生命不息,原因就在于人与动物一样,总有自身抗病力极其顽强的个体,自身的内在的抗病力的调动比什么都重要。
病毒寄生或与细胞同生,要想从营养上限制病毒的生长发育,必须先限制细胞的生长、发育。H9、H5病毒的最主要寄生的部位是卵巢的细胞,这些细胞不发育意味着鸡不产蛋,自然就失去了治疗的意义。
适时选择疫苗紧急接种,是目前发生疫病后防控的最重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