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话:0531-87415100
传 真:0531-87415981
邮 编:250306
1、钙
钙是构成骨骼和喙的主要成分;在帮助血液凝结、体内某些酶的活化、维持神经的传导功能、肌肉的伸缩性、毛细血管的正常渗透压、体内酸碱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缺乏会引起发育停滞、食欲减退、毛皮状态不良、软骨等症状。钙的摄取过多亦会导致钙磷比例失调,阻碍微量元素的吸收。
2、磷的功效
磷(Phosphorus)是动植物体内的必需矿物元素。磷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以下四点:
①保持骨骼的结构。
②磷是核酸、磷脂、核苷酸等的组成成分,参与机体能量代谢的核心反应,及生物大分子活性的调控等。
③参与体内的酸碱平衡的调节,参与体内脂肪的代谢。磷摄入或吸收的不足可以出现低磷血症,引起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异常,软骨病,由此可见磷对动物生长是至关重要的。
3、植酸(缩写为PA或IP6)
即肌醇六磷酸,是肌醇和磷酸根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多以植酸盐形式广泛地分布于植物性饲料中。植酸与矿物质结合形成的植酸盐,俗称菲丁。纯植酸是一种淡黄色或粘稠的液体,溶于水、95%乙醇、丙酮、丙二醇、甘油等,但几乎不溶于无水乙醚、苯、乙烷、氯仿等。植酸的结构式为C6H6[OPO(OH)2]6,分子量660.8,化学名称是环己6醇-1,2,3,4,5,6-六磷酸二氢酯,分子中含有6个磷酸基团,具有强大的络合能力,多与2价的阳离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化学性质稳定的络合物,其作用与EDTA相似。植酸不完全水解可产生各种肌醇衍生物以及无机磷酸盐。
4、植酸(盐)
广泛存在于植物果实及籽粒中,菜籽饼粕及浓缩菜籽蛋白的植酸含量为3.0%~9.9%,棉籽饼粉中含量在2.9%以上,去壳大豆粉为1.4%~1.6%,玉米、水稻、高粱、小麦、大麦的植酸含量范围为0.96%~1.17%。植酸的分布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中不一样,单子叶植物(如玉米)主要在糊粉层,而双子叶植物(如大豆)则主要在蛋白体内。植酸(盐)是一种重要的抗营养因子,能与矿物质、蛋白质、淀粉和脂肪酸螯合,并抑制消化酶的活性,降低畜禽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与利用。在pH3.5~10之间植酸能与金属离子形成复合物
5、酶是蛋白质
在饲料加工制粒过程中,较高的温度(70
6、基础日粮中植酸酶水平应占到0.2%以上,以提供必要的植酸酶水解底物。饼粕类饲料中植酸磷含量较高,应用植酸酶可充分发挥其作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植酸磷含量虽不高,但因玉米、豆粕自身植酸酶活性很低,添加植酸酶也有一定作用。
7、基础日粮中维生素D3要充足,维生素D3与植酸酶有协同作用,有利于发挥植酸酶的添加效应。日粮中高维生素D3的水平(5mg/kg)可将植酸酶的作用效果提高50%。
8、基础日粮中钙磷比例要适当,钙水平不易太高以防影响植酸酶的活性。适当降低钙的水平有助于磷的吸收,当植酸酶释放饲料当中0.1%有效磷时,同时可提供0.1%的可吸收钙,则设计日粮配方时钙水平要适宜降低0.1%。
9、蛋鸡日粮中植酸酶代替部分磷酸氢钙无机磷的最适比例是0.13%的有效磷,即可替代约75%的磷酸氢钙。
10、植酸酶(含量5000FTU/g)的添加量每公斤全价日粮添加300—500活性单位,每吨全价日粮添加量为60—
11、大量实验表明,植酸酶能提高饲料中植物有机磷的利用率(可使植酸磷利用率提高50%~70%),可代替饲料配方中50%~70%的磷酸氢钙;
12、配方制作时,首先计算出饲料配方中植酸磷的实际含量,以此为据确定植酸酶添加量(每克植酸磷添加植酸酶150单位)。然后计算出添加植酸酶后所提供的有效磷,进而确定磷酸氢钙替代量,以及石粉的添加数量,剩余空间用玉米、麦麸等原料填充。
13、褐壳蛋鸡钙磷需求量
|
育雏期 |
生长期 |
育成期 |
预产期 |
高峰上升期 |
高峰维持期 |
高峰后期 |
||
0-7周 |
8-12周 |
13-17周 |
产前21-5% |
5%-20% |
20%-90% |
≧90% |
≦85% |
||
钙(%) |
0.9 |
0.8 |
0.75 |
2.0 |
2.5 |
3.6 |
3.6 |
3.4 |
|
总磷(%) |
0.7 |
0.6 |
0.57 |
0.6 |
0.6 |
0.6 |
0.6 |
0.6 |
|
有效磷(%) |
0.4 |
0.35 |
0.32 |
0.35 |
0.33 |
0.32 |
0.31 |
0.32 |
14、要求钙的粒度在0.5—
15、饲料中钙水平对蛋黄着色有影响。就蛋黄着色而言,日粮中每增加1%的钙,着色剂用量要增加1.7倍。产蛋母鸡日粮中的钙含量大于4%时,会使蛋黄颜色变浅,所以日粮中的钙应控制在3.3—3.6%为宜,既满足产蛋鸡对钙的需要,又不影响蛋黄着色。
16、低磷可提高蛋鸡的蛋壳质量,但过低则会降低其生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