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服务
地 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平安南路2105号
电 话:0531-87415100
传 真:0531-87415981
邮 编:250306
电 话:0531-87415100
传 真:0531-87415981
邮 编:250306
冬季注意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A型正粘膜病毒—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养禽业的一种传染病。由于禽流感病毒的血清亚型众多,不同血清亚型之间及不同毒株对禽类的致病性不同,不同禽类及同种禽类中不同日龄,不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禽群对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不同,禽流感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引起100%的鸡群发病,75%以上的病鸡死亡;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则不引起任何症状,仅能从感染鸡的血清中检测出禽流感病毒抗体;禽群感染温和性禽流感病毒后,临床上则以精神沉郁,采食减少,有呼吸道症状,拉黄绿色稀粪,产蛋下降,零星死亡为特征。
一、流行特点:
1、易感动物:很多禽类都可能感染禽流感病毒,火鸡最敏感,鸡次之,鸭、鹅和鸽子多呈隐性感染。国外报道已经发现带毒的鸟类达88种,我国在17种野鸟中发现禽流感病毒。不同日龄、品种和性别的鸡群均可感染发病,但以产蛋鸡群多发。
2、发病季节: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爆发于冬、春季节,尤其是秋冬交界、冬春交界气候变化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夏季发病较少,多呈零星发生,发病鸡群的症状也较轻。
3、传播途径:禽流感主要通过水平传播,即通过易感禽类与感染禽类的直接接触或与病毒污染物的间接接触,例如被污染的饮水、飞沫、饲料及其它被污染的蛋筐、蛋盘、运输工具等。带病毒的羽毛和粪便是重要的传染源,因为病毒含量高而且存活时间长,应特别注意。该病能否垂直传播,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但从自然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鸡蛋蛋黄、蛋清及蛋壳中均能分离到病毒,所以污染鸡群的蛋不能用作孵化,不经消毒处理,不能运至非疫区。
4、高致病性禽流感潜伏期短、传播快、发病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但传播范围往往不大。
5、低致病性禽流感潜伏期长、传播慢、病程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一旦发病,如不采取积极措施,病毒很难在疫区根除,疫情会逐渐向周边地区扩散,使疫区越来越大,而且病毒还有变强(变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可能,应高度重视。禽流感因毒株毒力不同,潜伏期和发病率、死亡率差异很大。有的毒株感染后不表现出临床症状,当遇到强应激时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已经发现的H9N2、H9N3为例,病程可达2个月之久,主要引起产蛋鸡发病,雏鸡和青年鸡多呈隐性感染或不感染,发病率有的可达100%,多数在80%以内。若无继发感染,死亡率较低,一般10%以内。由于病程长,发病鸡群发病期间及恢复期间均源源不断地随呼吸道、消化道排泄物及羽毛、皮屑等向外界排毒,使鸡舍周围环境中病毒密度很高,条件适宜(如刮风、运输病鸡或排泄物)时病毒就会不断向周边扩散。传播速度因条件及毒株毒力不同而不同。
6、影响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因素:禽流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毒株的毒力及感染禽的种类、年龄、性别、环境因素、饲养状况、有无并发继发疾病等因素有关。其中毒株毒力影响最大,高致病力的毒株可引起100%的发病和死亡,有的毒株不引起任何临床症状和死亡。饲养管理不当、鸡营养不良、环境条件太差及强应激都会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有并发感染时,死亡率明显增高。
7、禽流感多并发或继发其它传染病:禽流感本身也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病鸡群抗病能力极差,往往并发或继发其他传染病,常见并发和继发病有大肠杆菌、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支原体等。
8、发病康复的鸡群易复发:不少鸡群发病恢复期间或康复后1—2个月又发病。康复鸡体内的抗体是有一定限度的,康复后的鸡体内抗体水平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当下降到一定水平时,就不能保护鸡体免受禽流感强毒的侵袭,此时若环境中有禽流感强毒存在,鸡群仍有可能再次感染发病。但同一鸡群第二次发病时,往往症状较轻,死亡率较低。
二、临床症状:
1、急性型:鸡群发病后即可出现死亡,病鸡精神高度沉郁,采食量迅速下降或废绝,拉黄绿色稀便,呼吸困难;鸡冠、眼睑、肉垂水肿,鸡冠和肉垂边缘出现紫黑色坏死斑点,腿部鳞片有紫黑色的出血斑。产蛋鸡产蛋率迅速下降,产蛋率往往由90%以上迅速下降到20%以下,甚至停产;产蛋下降的同时,软皮蛋、薄壳蛋、畸形蛋迅速增多。有些鸡群感染后,没有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即可见大批死亡。死亡率高低不一,有的高达90%以上。
2、温和型(以H9N2、H9N3为例):
(1)采食、精神及体表变化:发病鸡群采食量明显减少,饮水增多,饮水时不断从口角甩出黏液;精神沉郁,羽毛蓬乱,垂头缩颈。鼻腔分泌物增多,流鼻,鼻窦肿胀;眼结膜充血,流泪;头部水肿,鸡冠和肉垂淤血,呈紫黑色,一侧或两侧肉垂增厚、变硬,触之热感增加;腿上无毛处有紫色出血斑。
(2)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鸡群发病后的当天或第二天即表现出呼吸道症状。呼吸道症状的严重程度不一,有的表现为呼噜、咳嗽、呼吸罗音,有的呼吸困难,张口伸颈,每次呼吸时均发出尖叫声;有的呼吸道症状较轻,仅夜间安静时能听到。病鸡腹泻,拉水样稀便,常带有未消化完全的饲料,有的拉灰绿色或黄绿色稀粪。
(3)产蛋率下降,蛋壳质量变差:有的鸡群出现呼吸道症状的当天或第二天产蛋下降,有的鸡群先表现出产蛋下降后出现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有的鸡群发病后3天之内产蛋率可从90%以上下降到20%。甚至绝产,一般下降20—50%。同一地区,先发病鸡群产蛋率下降幅度大,后发病鸡群产蛋率下降幅度小。产蛋下降的同时,软皮蛋,褪色蛋、白皮蛋、沙壳蛋、畸形蛋明显增多。一般经7—10天下降到最低,在最低点停留7—70天后开始缓慢回升,产蛋回升速度与感染毒株毒力、饲养管理条件以及是否用药有关。一般情况下,产蛋恢复需10—60天。
3、慢性和隐性型:慢性型禽流感发病后,病情逐步蔓延,先发病的鸡群已经恢复,以前未发病的鸡群才开始发病。病鸡仅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采食下降幅度在10%以内,消化道症状也不明显,产蛋率5—10%,软皮蛋和畸形蛋较少,但褪色蛋和沙壳蛋相对较多。此症状与慢性呼吸道病相似。隐性禽流感在临床上无任何明显症状,仅从血清中可检出禽流感病毒抗体。
三、病理变化:
1、外观病变:急性死亡鸡体况良好。亚急性病例,病死鸡脱水,皮肤干燥,口腔有黏液,倒提时流出酸臭的液体,挤压鼻腔有黏液流出。鸡冠发紫,肛门突出。有的鸡鸡冠或肉垂水肿,有的鸡肿头。
2、呼吸道病变:发病初期,气管充血、出血,并有大量粘性分泌物;气囊增厚,内有纤维素性或干酪样渗出物。
3、消化道病变:口腔内有黏液,嗉囊内有大量酸臭的液体;腺胃肿胀,腺胃乳头出血,有脓性分泌物,腺胃与肌胃,腺胃与食道交界处有带状出血;肌内金易剥离,肌层出血。十二指肠及小肠粘膜有片状或条状出血;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泄殖腔严重出血。
4、生殖道病变:发病前期,卵泡充血出血,呈紫黑色,有的卵泡变形、破裂,卵黄液流入腹腔,造成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水肿,有白色脓性分泌物或干酪样物;发病中期卵泡和输卵管萎缩;产蛋恢复期,卵泡大小不等,数量不多,输卵管也开始发育,逐渐恢复正常,公鸡睾丸出血肿大。
5、其它病变:有的病鸡全身(尤其是头部)皮下胶冻样浸润,内脏浆膜、粘膜出血,腹部脂肪和心冠脂肪有点状出血。脾脏和肝脏肿大出血,有的可见有灰黄色坏死灶、有的毛细血管破裂出现肝血肿;有的胰腺有坏死,肾脏肿大,呈紫黑色。
四、防制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
2、 制定严格的消毒程序,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注意各类消毒药要交替使用。
3、 加强疫苗免疫
① 制定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一般产蛋鸡在15日龄时注射禽流感油苗,45日龄时注射禽流感油苗然后在110天左右再次注射禽流感油苗。 进入冬季前注射一次。最好每年春节前注射一次
② 选择质量可靠的疫苗。
4、 合理治疗降低损失程度
① 对于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地区,立即采取封锁、隔离、消毒等措施防治病毒扩散;
② 感染低致病性禽流感的鸡群,可在隔离消毒的条件下进行药物治疗。
五、治疗措施:
大剂量的中药+干扰素等+抗病毒的西药+大肠杆菌药,连用3-5天,必要时再用一个疗程。
一、流行特点:
1、易感动物:很多禽类都可能感染禽流感病毒,火鸡最敏感,鸡次之,鸭、鹅和鸽子多呈隐性感染。国外报道已经发现带毒的鸟类达88种,我国在17种野鸟中发现禽流感病毒。不同日龄、品种和性别的鸡群均可感染发病,但以产蛋鸡群多发。
2、发病季节: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爆发于冬、春季节,尤其是秋冬交界、冬春交界气候变化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夏季发病较少,多呈零星发生,发病鸡群的症状也较轻。
3、传播途径:禽流感主要通过水平传播,即通过易感禽类与感染禽类的直接接触或与病毒污染物的间接接触,例如被污染的饮水、飞沫、饲料及其它被污染的蛋筐、蛋盘、运输工具等。带病毒的羽毛和粪便是重要的传染源,因为病毒含量高而且存活时间长,应特别注意。该病能否垂直传播,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但从自然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鸡蛋蛋黄、蛋清及蛋壳中均能分离到病毒,所以污染鸡群的蛋不能用作孵化,不经消毒处理,不能运至非疫区。
4、高致病性禽流感潜伏期短、传播快、发病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但传播范围往往不大。
5、低致病性禽流感潜伏期长、传播慢、病程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一旦发病,如不采取积极措施,病毒很难在疫区根除,疫情会逐渐向周边地区扩散,使疫区越来越大,而且病毒还有变强(变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可能,应高度重视。禽流感因毒株毒力不同,潜伏期和发病率、死亡率差异很大。有的毒株感染后不表现出临床症状,当遇到强应激时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已经发现的H9N2、H9N3为例,病程可达2个月之久,主要引起产蛋鸡发病,雏鸡和青年鸡多呈隐性感染或不感染,发病率有的可达100%,多数在80%以内。若无继发感染,死亡率较低,一般10%以内。由于病程长,发病鸡群发病期间及恢复期间均源源不断地随呼吸道、消化道排泄物及羽毛、皮屑等向外界排毒,使鸡舍周围环境中病毒密度很高,条件适宜(如刮风、运输病鸡或排泄物)时病毒就会不断向周边扩散。传播速度因条件及毒株毒力不同而不同。
6、影响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因素:禽流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毒株的毒力及感染禽的种类、年龄、性别、环境因素、饲养状况、有无并发继发疾病等因素有关。其中毒株毒力影响最大,高致病力的毒株可引起100%的发病和死亡,有的毒株不引起任何临床症状和死亡。饲养管理不当、鸡营养不良、环境条件太差及强应激都会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有并发感染时,死亡率明显增高。
7、禽流感多并发或继发其它传染病:禽流感本身也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病鸡群抗病能力极差,往往并发或继发其他传染病,常见并发和继发病有大肠杆菌、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支原体等。
8、发病康复的鸡群易复发:不少鸡群发病恢复期间或康复后1—2个月又发病。康复鸡体内的抗体是有一定限度的,康复后的鸡体内抗体水平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当下降到一定水平时,就不能保护鸡体免受禽流感强毒的侵袭,此时若环境中有禽流感强毒存在,鸡群仍有可能再次感染发病。但同一鸡群第二次发病时,往往症状较轻,死亡率较低。
二、临床症状:
1、急性型:鸡群发病后即可出现死亡,病鸡精神高度沉郁,采食量迅速下降或废绝,拉黄绿色稀便,呼吸困难;鸡冠、眼睑、肉垂水肿,鸡冠和肉垂边缘出现紫黑色坏死斑点,腿部鳞片有紫黑色的出血斑。产蛋鸡产蛋率迅速下降,产蛋率往往由90%以上迅速下降到20%以下,甚至停产;产蛋下降的同时,软皮蛋、薄壳蛋、畸形蛋迅速增多。有些鸡群感染后,没有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即可见大批死亡。死亡率高低不一,有的高达90%以上。
2、温和型(以H9N2、H9N3为例):
(1)采食、精神及体表变化:发病鸡群采食量明显减少,饮水增多,饮水时不断从口角甩出黏液;精神沉郁,羽毛蓬乱,垂头缩颈。鼻腔分泌物增多,流鼻,鼻窦肿胀;眼结膜充血,流泪;头部水肿,鸡冠和肉垂淤血,呈紫黑色,一侧或两侧肉垂增厚、变硬,触之热感增加;腿上无毛处有紫色出血斑。
(2)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鸡群发病后的当天或第二天即表现出呼吸道症状。呼吸道症状的严重程度不一,有的表现为呼噜、咳嗽、呼吸罗音,有的呼吸困难,张口伸颈,每次呼吸时均发出尖叫声;有的呼吸道症状较轻,仅夜间安静时能听到。病鸡腹泻,拉水样稀便,常带有未消化完全的饲料,有的拉灰绿色或黄绿色稀粪。
(3)产蛋率下降,蛋壳质量变差:有的鸡群出现呼吸道症状的当天或第二天产蛋下降,有的鸡群先表现出产蛋下降后出现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有的鸡群发病后3天之内产蛋率可从90%以上下降到20%。甚至绝产,一般下降20—50%。同一地区,先发病鸡群产蛋率下降幅度大,后发病鸡群产蛋率下降幅度小。产蛋下降的同时,软皮蛋,褪色蛋、白皮蛋、沙壳蛋、畸形蛋明显增多。一般经7—10天下降到最低,在最低点停留7—70天后开始缓慢回升,产蛋回升速度与感染毒株毒力、饲养管理条件以及是否用药有关。一般情况下,产蛋恢复需10—60天。
3、慢性和隐性型:慢性型禽流感发病后,病情逐步蔓延,先发病的鸡群已经恢复,以前未发病的鸡群才开始发病。病鸡仅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采食下降幅度在10%以内,消化道症状也不明显,产蛋率5—10%,软皮蛋和畸形蛋较少,但褪色蛋和沙壳蛋相对较多。此症状与慢性呼吸道病相似。隐性禽流感在临床上无任何明显症状,仅从血清中可检出禽流感病毒抗体。
三、病理变化:
1、外观病变:急性死亡鸡体况良好。亚急性病例,病死鸡脱水,皮肤干燥,口腔有黏液,倒提时流出酸臭的液体,挤压鼻腔有黏液流出。鸡冠发紫,肛门突出。有的鸡鸡冠或肉垂水肿,有的鸡肿头。
2、呼吸道病变:发病初期,气管充血、出血,并有大量粘性分泌物;气囊增厚,内有纤维素性或干酪样渗出物。
3、消化道病变:口腔内有黏液,嗉囊内有大量酸臭的液体;腺胃肿胀,腺胃乳头出血,有脓性分泌物,腺胃与肌胃,腺胃与食道交界处有带状出血;肌内金易剥离,肌层出血。十二指肠及小肠粘膜有片状或条状出血;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泄殖腔严重出血。
4、生殖道病变:发病前期,卵泡充血出血,呈紫黑色,有的卵泡变形、破裂,卵黄液流入腹腔,造成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水肿,有白色脓性分泌物或干酪样物;发病中期卵泡和输卵管萎缩;产蛋恢复期,卵泡大小不等,数量不多,输卵管也开始发育,逐渐恢复正常,公鸡睾丸出血肿大。
5、其它病变:有的病鸡全身(尤其是头部)皮下胶冻样浸润,内脏浆膜、粘膜出血,腹部脂肪和心冠脂肪有点状出血。脾脏和肝脏肿大出血,有的可见有灰黄色坏死灶、有的毛细血管破裂出现肝血肿;有的胰腺有坏死,肾脏肿大,呈紫黑色。
四、防制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
2、 制定严格的消毒程序,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注意各类消毒药要交替使用。
3、 加强疫苗免疫
① 制定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一般产蛋鸡在15日龄时注射禽流感油苗,45日龄时注射禽流感油苗然后在110天左右再次注射禽流感油苗。 进入冬季前注射一次。最好每年春节前注射一次
② 选择质量可靠的疫苗。
4、 合理治疗降低损失程度
① 对于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地区,立即采取封锁、隔离、消毒等措施防治病毒扩散;
② 感染低致病性禽流感的鸡群,可在隔离消毒的条件下进行药物治疗。
五、治疗措施:
大剂量的中药+干扰素等+抗病毒的西药+大肠杆菌药,连用3-5天,必要时再用一个疗程。